所有这些关于安心、铁军、他们各自的父母、他们各自的工作以及他们的同事和仇敌的故事,先是出自安心本人的叙述,再经过我后来的耳闻及目睹,最终完成于我的想象和推测。故事的细节和人物的心迹通常是不难想象和推测的,何况我后来跟安心一起去过北邱和南德,我亲眼看到并且亲身游历了这个故事发生的那些地点,感受了历史和人文的背景。这背景表面上在这地方平淡无奇,甚至无影无形,但对故事发生的原因和它的结局意义深远。

在这些地点中,我以前唯独没有去过的,便是清绵。清绵不是那些情节演绎的主要空间,它在这些故事中的作用,更像我刚刚说到的背景。对,它是背景,是这段故事的主人公灵魂中的气质之源。

安心和我说得最多的,也是清绵。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保留着人本主义的偏爱和思恋。清绵作为古哀牢国的后屏,历史上也是一个人杰地灵、兵家必争的要冲,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变化,如今反倒相对闭塞起来。我在那张从火车站前的杂货店里买来的旅游指南上,看到清绵悠久的历史被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更加深了我对这里怀有的神秘感。旅游指南上重点介绍的名胜,是一段古城遗址,是清绵唯一残存的汉唐古迹。而文字简介中只说到清绵拓城于汉,汉武帝徙吕不韦宗族后代之于此,设不韦县,以“彰其先人恶”。到明代才改称青绵,民国时再改为清绵,如此而已。

我向火车站前那位小店的老板打听了方向,去安心家正好要穿过那段残存的城郭。去那城郭先要走一条数十米长的索桥,涉过激流滚滚的清绵江。在穿越索桥时我举目四望,四周的山和脚下的水仿佛都没有声响。见不到一个人迹。天上有一团棉花般的白云,闲散地浮搁在对面的山头。这里真是一个幽静的仙境,感觉上离外界凡尘的喧嚣已经很远很远。

过了桥再走一刻钟,就看到清绵县的街市了。街市上以古旧建筑居多,但看上去只有把口的那座城门才是真正的古迹。这古城残址比我先前的预想还要完整,虽然大部分城墙已不复存在,但城门和箭楼仍然临风而立,岁月依稀,风韵宛然,成为这清绵县的一处最为显目的标志。

清绵的县城实际上是两块巨岩夹峙的一个隘口,太阳这时早已升起,但形同深谷的县城还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阴影之中。这阴影使整个县城尚未苏醒,商店大都没有开张,街上少有行人。我走近古城的城门,看到前设一碑,上有古城简介,显为今人所书:“此城建于西汉元封二年,城周七里,高三丈五尺,深一丈,设六门……改建于清乾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玉观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猫扑小说只为原作者海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海岩并收藏玉观音最新章节那颗被体温焐热的玉观音